【原健法法條】2020原住民族健康法民間共識版(2020.10.22修訂)

2020原住民族健康法民間共識版(2020.10.22修訂)

條文 說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建構以台灣原住民族為主體之健康照護政策,推展原住民族之健康生活,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八條規定,特制定本法。

各級政府應採積極扶助之措施,消弭原住民族健康不均等

,確保原住民族個人及部落、族群等集體之健康權利,並訂定符合原住民族需求之健康政策。

一、明定本法之立法目的。二、為落實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八條規定,推展原住民族之健康生活,促進原住民族健康發展,建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之健康政策,消弭原住民族健康不均等之情況,爰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衛生福利主管機關: 在中央為衛生福利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本法所稱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原住民族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設置原住民族健康之專責單位和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地方主管機關應設置辦理原住民健康之專責單位。

其它所定事項,涉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會同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

一、明定本法主管機關。二、為因應原住民族健康需求,明訂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下應指定專責單位辦理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並應設置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

 

第三條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原住民族健康:係指依原住民族之個人、部落或族群等集體,緣因歷史、社會、文化、語言、宗教、族群關係、生活環境之背景,經原住民族所詮釋之身體、心理、文化、社會之安適狀態及其創傷修復。

二、原住民族生活區域:係指依原住民傳統規範共同生活結合而成之團體長期居住,具有原住民族歷史淵源及文化特色,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核定之區域及居住於原住民族地區外之原住民居住地區。

三、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業務人員:醫事人員、長照服務人員及其他因原住民族健康服務業務需求產生,由直轄市、縣(市)政府之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認定並送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備查之從業人員。

四、原住民族傳統醫療:係指原住民族傳統之醫療方法、文化儀式、藥物、礦物 及動植物群 特性之相關知識。

五、原住民族文化安全:係指原住民族應免於因身分認同或文化需要而感受到威脅、挑戰與否認。文化安全涵蓋家庭及部落居民,是由社會慣俗、態度、信仰及最好的做事方式所構成之系統;各類專業人員,必須在文化相對的民族價值體系內學習理解部落的文化、歷史、態度和生活經驗,並且重視差異。

明定本法相關之名詞定義。
第二章 健康委員會與中長程計畫  
第四條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設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參與下列事務進行:

一、原住民族健康法令與政策制定。

二、原住民族健康權益改善之中長程計畫研擬及審查。

三、原住民族醫療照護因地制宜事務之調整與整合。

四、原住民族生活區域之醫事人力資源培育、配置、協調與整合。

五、原住民族健康相關調查及研究。

六、原住民族健康相關國際事務之交流及推動。

七、原住民族健康發展基金之運用及監督。

八、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之跨部會協商。

九、其他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項。

前項委員會,置委員若干人,其中一人為召集人,由衛生福利部部長兼任;副召集人二人,一人由部長指派;另一人由代表原住民族之委員互相推舉之;其餘委員,包括:

1.  原住民族代表各一人

2.  平埔族群代表三人

3.  相關機關代表、專家學者 及具原住民身分之公民團體代表 。

前項第一款委員,指行政院核定之原住民族代表各一人,由各族民族議會依其族群內部現狀推舉之;倘該族群尚未形成民族議會,應由組成該族群之部落共同召開共識協商會議推舉之;如該族群分布所涉範圍過大,則應由組成該族群之分區部落依據各該分區內部現狀以共識協商會議推舉分區代表,再由各分區代表以共識協商會議推舉之。

第二項第二款委員,平埔族群十族應召開共識協商會議,由各族群現存部落及長期推動正名之團體共同推舉代表三人。

第二項第三款委員,由召集人徵詢相關意見後,邀請擔任之;其中專家學者之名額中具原住民身分者應有二分之一以上。

第二項設置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定之。

一、為跨域推動原住民族健康政策,明定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設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並明定委員會之任務。二、為使委員會能確實反映原住民族對健康之意見與需求,爰參考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委員會設置要點,以原住民族代表擔任委員,且明定具原住民身分之委員不得少於二分之一,並應兼顧族群比例。
第五條直轄市、縣(市)原住民族人口數達五千人以上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組成直轄市、縣(市)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負責針對地方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項之推動提供諮詢、評估及審議,每年應至少召開二次;其餘縣(市)原住民人口數未滿五千人者,各該政府得視需要組成。

第四條第三項規定,於前項諮詢會,準用之。

一、明定直轄市、縣(市)原住民人口數達五千人以上之直轄市、縣(市)政府應組成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之規定,負責諮詢、評估及審議地方原住民健康相關事項,以強化地方原住民健康促進相關事務之推動,依當地原住民族的需求,實踐因地制宜的政策。二、為期委員會能確實反映原住民族對健康事務之意見與需求,爰於第二項明定準用第四條第三項委員比例之規定。
第六條為確保原住民族健康權利並消弭原住民族之健康不平等,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會商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建構原住民族健康權益改善之國家級中長程計畫,並積極獎勵原住民族健康政策之學術研究。

前項國家級中長程計畫,應蒐集彙整基層原住民族健康事務服務人員之工作實務意見,至少每三年通盤檢討修訂一次。

一、第一項明定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依照第四條規定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研擬及審查原住民族健康權益改善之國家級中長程計畫。二、第二項明定國家級中長程計畫,應蒐集彙整基層原住民族健康事務服務人員之工作實務意見,並應至少每三年通盤檢討修訂一次。
第七條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定期調查及研究原住民族健康狀況及健康需求,訂定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指標及防治方案;並依所訂定之指標規劃並執行相關政策。

前項指標及政策應受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定期考核,以確保服務品質。

直轄市、縣(市)衛生福利主管機關經諮詢各該政府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後,依前項方案,訂定各該地方原住民族健康服務計畫,並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備查。

一、明定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依照第四條規定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按照原住民族特殊性訂定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指標及防治方案,為體現原住民族從政策規劃、執行的參與機制,其調查及研究需諮詢中央原住民族健康諮詢會。二、為了解各地健康服務之需求,明定直轄市、縣(市)衛生福利主管機關經諮詢地方原住民族健康諮詢會後,依全國之方案,訂定因地制宜之健康服務計畫。
第三章 中央地方執掌分工  
第八條下列事項,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掌理:

一、原住民族健康政策、法規及其體系之規劃、制定及宣導。

二、原住民族健康權益改善之國家級中長程計畫規劃、協調及推動。

三、原住民族健康政策之學術研究指導、聯絡、獎勵及人才培育。

四、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業務服務人員之規劃、管理、培育及訓練。

五、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財源之規劃、籌措與經費之分配及補助。

六、 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資源之整合及協調。

七、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之監督及協調。

八、跨縣市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業務單位之輔導及監督。

九、其他全國性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之策劃、督導及執行。

十、整合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相關資料,建置原住民族健康資料庫。

十一、個人與機構之原住民族文化安全認證相關課程設計、師資培訓、檢核標準及授證。

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為建置前項第十款之資料庫所需必要資料,得請求相關機關提供之;各該機關不得拒絕。

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依前項規定所取得之資料,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相關資料之保存、利用等事項,應依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為之。

第二項資料庫建置及第三項資料保存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定之。

一、明定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之掌理範疇。二、原住民人口及健康相關統計資料現分散於各部會,且各系統資料未必有具可串接之欄位,亟需全面盤點與整合,爰明定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整合建置資料庫,以了解原住民族健康資訊及狀況,藉以制定適合之政策。

三、資料庫建置、運用及保存涉及敏感資料,爰參考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與社群評審委員會制度,訂定辦法予以規範。

第九條下列事項,由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掌理:

一、各級健康服務機(關)構建立符合原住民族文化安全之規劃及協助。

二、原住民族健康權益改善之國家級中長程計畫之規劃、協調及推動。

一、明定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之掌理範疇。二、文化安全認證係指係指應符合各族群文化的健康體系之認證標準,其指標應與各族群代表共同討論建立。
第十條下列事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掌理:

一、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原住民族健康政策、法規及方案之執行、宣導及原住民族生活區域意見蒐集。

二、轄內原住民族健康政策、法規及其體系之規劃、宣導、執行及部落意見蒐集。

三、轄內原住民族生活區域特殊需求之研究調查。

四、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業務之擬訂與執行。

五、原住民族生活區域健康相關業務單位之輔導及監督。

六、原住民族生活區域健康相關業務單位建立符合原住民族文化安全服務之規劃及協助。

七、原住民族健康業務人員訓練之辦理。

八、原住民族健康相關財源之規劃、籌措與經費之分配及補助。

九、其他地方性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之策畫、督導及執行。

明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之掌理範疇。
第十一條本法所定事項,涉及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其權責劃分如下:

一、教育主管機關:原住民族健康事務之教育及人力培育等相關事項。

二、勞工主管機關: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業務人員之勞動條件、就業服務、職業安全衛生等事項,與相關人員之職業訓練及技能檢定等相關事項。

三、內政主管機關:原住民族健康事務之建築管理、公共設施、消防安全及災害防救與重建等相關事項。

四、科技主管機關: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之科學研究、技術移轉及應用等相關事項。

五、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與各該機關有關之原住民族健康事務等相關事項。

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主管之法規政策,如涉本條所列之各該原住民族健康議題相關業務者,應於規劃制定前與後續修訂之研商過程中,主動邀請本法第四條所列之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以提供諮詢與建議。

一、針對中央目的事業主管針對本法所涉及有執掌者,明定權責劃分。二、針對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主管之法規政策,若涉及本條所列之原住民族健康議題,應於規劃制定前後研商過程中,主動邀請第四條之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提供相關諮詢及建議。
第四章 原住民族健康發展經費  
第十二條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為辦理原住民族健康事務之發展,應設置原住民族健康發展基金。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政府預算撥充。

二、菸品健康福利捐及公益彩券盈餘之百分之一。

三、捐贈收入。

四、基金孳息收入。

五、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原住民族傳統醫藥衍生之權益相關收入部分提撥。

六、其他收入。

基金之用途如下:

一、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之科學研究與政策研修。

二、不高於百分之五用於基金之行政管理。

三、其他相關支出。

基金之用途不得支應原屬公務預算之計畫與科目;基金來源應於本法施行二年後定期檢討,確保財源穩定;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訂定之。

一、為保障原住民族健康事務之發展,中央主管機關應設置原住民族健康發展基金。二、明定基金來源及基金之用途,且基金不得支應原屬公務預算之計畫及科目,並應於施行二年後定期檢討之。

三、為避免影響人體研究計畫諮詢取得原住民族同意與約定商業利益及其應用辦法第9條將衍生利益交予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之機制,爰限定原住民族傳統醫藥衍伸之權益為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第十三條中央及直轄市、縣(市)政府應編列預算辦理原住民族健康相關事務。

前項編列預算應調查包含非居住於部落之原住民在內之全國原住民族健康狀況並彙整全國原住民族健康需求,以擬定與執行符合原住民族文化安全之醫療保健服務方案。

中央政府編列預算時,不得因居住於部落或部落以外而給予原住民不利之差別待遇。

明定各級政府應寬列預算,確保原住民健康相關事務之推動,並調查及彙整非居住於部落之原住民族健康狀況,且不得因居住於部落與否而給予不利之差別待遇。
第五章 人才培訓留用與文化安全認證  
第十四條為保障原住民族健康人才之來源,各醫事、健康、心理及公共衛生相關系所之大專院校招生,應於招生名額外保留至少百分之二名額予原住民學生,並依原住民族健康人才需求,提供公費名額,或設立專班。

前項公費名額及設立專班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及中央教育主管機關訂定之。

為確保原住民族之健康專業人才不中斷,明定健康相關系所之育才來源與名額。
第十五條中央及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持續規劃並執行原住民族健康人才之培育、任用及留用。

前項人員之範圍、培育、進用、權利義務、留用規劃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及直轄市、縣(市)政府訂定之。

一、為達到健康自主的目的、提升健康及福利服務的品質、推展原住民健康生活,應就 不同專業領域之人力加以培育、進用,且應擬定相關辦法執行之。二、健康相關業務人員之範圍、培育、進用等事項授權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定之。
第十六條各醫事、健康、心理及公共衛生相關科系之大專院校課程內容,應融入文化安全相關課程之教學及學習活動。

前項課程之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會同中央教育主管機關、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訂定之。

為使健康相關領域之人才具備文化敏感度,明定健康相關科系之大專院校課程內容,應融入文化安全相關課程。
第十條  為促進原住民族醫療照護友善環境,並提升品質,健康相關業務人員應通過原住民族文化安全認證,以確保原住民族健康與福利之服務品質。

前項認證課程、學分、研習時數、繼續教育及其他事項之文化安全認證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為確保服務品質及提升文化勝任能力,及個人 或團體能尊重各種不同文化、語言、階級、族群、族別、宗教、傳統信仰的人,原住民族健康相關業務人員應修習原住民族文化安全認證,以提供具有文化安全的健康服務。
第十條  原住民族地區之公立健康業務單位之雇用人員,應優先遴選或聘任原住民,其遴選或聘任辦法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訂定之。 明定原住民族地區公立健康業務單位之雇用人員,應優先遴選或聘任原住民。
章 原住民族醫療保健服務的平等  
第十九條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擬訂及執行原住民族健康及社會保險費繳納及補助方式。

前項補助之資格條件、期間、金額、比率及方式之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定之。

為使原住民族社會福利資源運用積極且合理,明定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統整運用。
第二十條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及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協助原住民族健康業務單位建立符合原住民族文化安全之服務。

前項服務方式之內容及執行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明定政府應協助原住民族健康業務單位建立符合原住民族文化安全之服務。
第二十一條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針對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所認定之原住民族生活區域威脅健康之生物、非生物及歷史與文化決定因子擬訂相關辦法防治之。 為保障原住民族之健康,明定主管機關應針對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所認定之原住民族生活區域威脅因子予以防治。
章 健康研究與國際交流  
第二十二條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所設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其任務包括:

一、原住民族健康權益相關之政策研究。

二、原住民族健康權益改善之中長程計畫草擬。

三、原住民族特殊之健康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防治計畫。

四、原住民族健康威脅因子之調查及認定。

五、原住民族傳統醫療及衛生保健知識研究與推廣。

明定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之任務內容。 
第二十三條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傳統醫藥研究智慧財產權收入,至少應以百分之五十以上納入原住民族健康發展基金,並以促進原住民族健康 發展之目的為運用。

前項回饋機制及收支管理辦法,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定之。

明定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原住民族傳統醫藥研究智慧財產權收入,至少應以百分之五十以上納入原住民族健康發展基金,以做促進原住民族健康發展之用。
第二十四條為提升原住民族健康研究能量,促進原住民族健康發展,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與中央科技主管機關機關應每年編列研究經費,比例不得低於年度研究預算之百分之五。 明定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及科技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辦理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事務。
第二十五條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與中央原住民族健康委員會應促進台灣原住民族與各國原住民族間健康福利研究與服務經驗之交流與合作。

前項所需經費,由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編列。

按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積極促進原住民族與國際原住民族及少數民族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宗教、學術及生態環境等事項之交流與合作,爰為本條規定。
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本法施行細則, 於公告本法施行二年內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本法施行細則之訂定機關。
第二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本法施行日期。